演出資訊

2014年8月9日 星期六

最具電影感的魔幻時刻


Shapde 5.5從影像叢林裡向外探出去的視界
最具電影感的魔幻時刻,亦如生命場景的吉光片羽

「他讓劇場宛如舞蹈,他讓劇場奇美如詩。」李幼鸚鵡鵪鶉/知名影評人

攝影 / 許斌


2014年8月6日 星期三

一場午後對談,閒適語調中帶著深刻



要找到一位同時知悉前衛跨界、曾經作過劇場、還要看過劉守曜作品的當代視覺藝術家,恐怕鳳毛麟角。從劇場跨界對於科技崇拜的焦慮、已經消失的小劇場裡的神秘經驗、科技是否等同於前衛、新媒體在劇場跨界的想像與反思,兩位藝術家在當年《拖地紅》演出的尊嚴藝廊舊址,一場午後對談,閒適語調中帶著深刻。

想要猜猜是誰嗎?

九月號的表演藝術雜誌-跨界對談:當「身體」遇上「影像」,敬請期待

排練場一隅 :心境始然 無入而不自得 攝影 / 許斌

排練場一隅

在年度館修的時間裡,館修的工作進行著
《Shapde 5.5》的排練,如常
心境始然 無入而不自得

攝影 / 許斌

穿梭色彩與色光之間:李少莊(數位影像 澳門)



穿梭色彩與色光之間:李少莊(數位影像  澳門)

現任澳門理工學院藝術高等學校專任講師,澳門婆仔藝術空間(牛房倉庫)節目策劃。英國Nottingham Trent大學藝術系、倫敦Middlesex大學藝術研究所畢業。

作品面相多元,熟稔繪畫、錄像藝術、裝置等不同形式表現,近年致力於錄像裝置的實驗創新。作品曾參與日內瓦、倫敦、香港、廣州、澳門等地之大型展覽與藝術節活動,並曾策劃組織澳門「兩岸四地青年藝術家作品展」、「地方的神話」、「空降制式」、「城市-社區-影像」等藝術展覽活動。並於2012年為澳門藝術節製作《長夜漫漫路迢迢》演出設計影像。

延伸閱讀:

轉動捲片鈕的手:吳俊輝(影像創作/台灣)


轉動捲片鈕的手:吳俊輝(影像創作/台灣)


長期在台灣致力於實驗電影的創作、研究、教學、推廣與國際交流。美國紐約巴德學院米爾頓.艾佛利藝術研究所藝術創作碩士,主修電影製作。美國舊金山藝術學院藝術創作學士,主修電影製作。電影作品曾於法國巴黎龐畢度中心、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舊金山電影中心、紐約「勞勃.畢克紀念電影」實驗電影中心放映。

《感傷之旅》(2003)獲2003年第五屆台北電影節台北電影獎最佳實驗片獎;《諾亞諾亞》(2003)獲2004年第六屆台北電影節台北電影獎最佳實驗片獎與第二十七屆金穗獎優等影片獎。2006年台北雙年展「(限制級)瑜珈」參展藝術家,展出《(男孩)轉世》(2003)與《歐洲甦醒》(20062012年,三銀幕投影的影像裝置作品《迷霧傳說》在國家電影資料館與北當代藝術館策畫的「胡說:八道-胡金銓武藝新傳」展出。2012台北雙年展「現代怪獸/想像的死而復生」參展藝術家,展出影像裝置作品《假想敵計畫1-戰地電影系列1-八二三砲戰

2009年曾任第二屆牯嶺街國際小劇場藝術節-「形影相析(/晰)」策展人、2009EXiS首爾實驗電影展國際競賽評審、2010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影像實驗室Doc EX!T」策展人EX!T台灣國際實驗媒體藝術展策展人至今。

現任世新大學廣電系專任助理教授。2014年出版《比台灣電影更陌生台灣實驗電影研究》。

延伸閱讀:



隱身影像叢林的南國女兒-區秀詒(影像創作 / 馬來西亞)


隱身影像叢林的
南國女兒-區秀詒影像創作 / 馬來西亞)


出生長大於馬來西亞,畢業自文化大學戲劇系,舊金山藝術學院(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電影研究所,目前生活與工作於台北,並就讀於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研究所。

區秀詒主要的創作方向分成兩部分,一是對影像生成機制的關注,以自制機械和機械式電影放映機而作的現場電影(Performative Cinema)。二是以錄像、觀念、裝置等混合形式,探討和擴延影像與影像製造以及政治、權力之間的關係。 作品曾在韓國首爾國際實驗電影節、曼谷實驗電影節、美國Hallwalls 當代藝術中心 紐約Squeeky Wheels錄像展、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牯嶺街國際小劇場藝術節等發表。

她同時也是20102011 KLEX吉隆坡國際實驗電影與錄像節選片人以及馬來西亞劇團「平台計劃」成員,並和多個馬來西亞、澳門以及台灣的劇團合作擔任演出多媒體影像設計。影像設計作品曾巡演至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日本東京世田谷劇場以及澳門藝術節。

延伸閱讀:
個人網頁 http://ausowyee.wordpress.com/
作品選集 http://vimeo.com/user25755744

2014年7月10日 星期四

工作記錄2014-07-05




Photographer LIN,Yu-Quan

工作記錄2014-07-05

在台灣,極少能有這樣的機會,能用這樣的方式工作,也極少有創作者,願意

在演出內容尚未完全成形的時候,能夠幾乎視同正式演出的試裝台,只演出1/3不到的片段。不只是為了測試技術,確認裝置,重點是邀請各領域的朋友前輩,舞評、藝評、建築師、策展人,不是搶先看、要好話,而是討建議、聽批評。應邀而來的朋友,不論親疏無不真言以對,才是難得。這樣的try out,還會不只一次。

舞作雖未完全成形,如此面對舞台的態度,已經打下最誠實的基礎